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无电可用。风能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当今世界约有13亿人用不上电,这相当于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大多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以及亚洲的贫困和农村地区,电力的匮乏,使得他们更加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发达国家的人们对于电力、水资源和热力的使用习以为常,并认为这是日常生活的基本权利。然而,世界上有许多人做梦也难以想象可以拥有一盏电灯或清洁的饮用水。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梦想成真?可再生能源是否可以解决这个困扰全世界的难题?
在过去,发电很难满足贫困人群的需求。例如,大型集中火电厂通常规模巨大,需要依赖远距离、昂贵的输电线路才能将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即大型城市和工业用户(如矿山或工厂)所在地。而对于农村地区的人来说,这些输电线路更像是身边的一道风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将电力输送到远方,自己却无从受益。因此这决非理想的解决方案。
这种情况近期才开始有所改变。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以及各地送电下乡的尝试必然会扭转这一局面。通电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便利,还可以让孩子们挑灯夜读,让众多家庭使用冰箱储存食物,摒弃传统的煤油炉,过上更为健康的生活。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加装水泵为居民提供清洁用水。
没错,风能可以实现
维斯塔斯公司(Vestas)所倡导的“风能创造繁荣”计划就是为贫困人口提供清洁、经济和可持续能源的最佳范例。农村地区通常都拥有充沛的风力资源。在这些地区安装风力发电机,可以替代昂贵和污染性燃料(主要是柴油)的使用,从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风力发电和柴油发电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所谓的微电网,而它需要被妥善加以管理。整合可再生间歇性电力与现有柴油发电机组异常复杂,需要有丰富的设计、工程和项目执行经验。不久前,ABB宣布将与“风能创造繁荣”计划合作,提供微电网技术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风能并不是帮助人们摆脱贫穷唯一可用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仅在发电方面表现出色,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灌溉。
电力不仅带来了工业化和社会财富,在发达国家,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电力供应同时也带动了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无论我们使用何种可再生能源,都是时候让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说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