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人之志,成就「金質」非凡
12月17日,沈經理與蔡經理接受connects的專訪,談起桃鍋案的點點滴滴,都像說著自己孩子般的精彩。
connects總編輯劉文綺(簡稱劉):請教蔡經理,桃鍋案中的最大挑戰為何。
公用組經理蔡汶釧(簡稱蔡):除了試運轉之外,就是介面整合了。因為是民國73年到現在的老機組,很多文件都還是手稿,有200多張圖要對,有1000多對線要查不說,手稿模糊破損更是大大加深難度。桃廠這邊派出資深人員和ABB專案團隊花了整整一個多月才把線查好,並將線號重新作標示。這些步驟也急不得,省不得。畢竟這是高壓蒸汽系統,每一個input與output一定要對好,否則危險性是很高的。而新的自動電壓調整器(AVR)與廠內既有的激磁系統進行整合時,也花了不少時間,這部份要謝謝ABB專案團隊的幫忙。
儀電組經理沈輩寬(簡稱沈):我覺得是人。除了我和林俊德有一點過去的經驗外,鍾世彥和高兄都是第一次做。當初總公司黃啟造副總工程師也曾鼓勵說:「他們的資歷相對來說最淺,我們要給年輕人機會。」所以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人,而成功的關鍵也是人。
劉:桃鍋案完成後,對桃廠的用戶效益為何。
蔡:可以分成三個面向。第一,提高了桃廠的自發電量,從原本的3.5MW到現在的8.5MW,讓我們更能確保公用系統的正常運作。以往桃廠自主供電約35~40%,其他電力跟台電購買。但今(2015)年夏天,台電的備載容量一度吃緊,台電還特別要我們多發電,分擔一點供電壓力。
第二,開機從手動控制改為自動控制。由於機組是24小時運轉的,以前需要兩名輪班人員靠操作經驗手動調整,但操作技術因人而異,而且併聯作業耗時。現在整合了發電機控制程序與安全連鎖,令開機步驟簡化也防呆,現場人員變得容易上手,還降低了人為因素的操作風險。另外,複聯控制功能的設計提高了控制盤的可靠度,讓系統安全性加倍。
第三,控制系統的優化。以前的好幾個電驛,現在被一顆集合式電驛REM543所取代,空間節省了,控制盤也看起來清爽許多。新增事件警報功能讓故障排除的能力提升,維修工作變得便利。種種好處,甚至讓中油其他廠也開始編列預算做升級改造規劃。
劉:同樣獲得金質獎榮耀的大林廠,以燃燒塔廢氣回收系統工程一案獲得評審肯定。請問桃廠在廢氣排放方面的管控措施為何。
沈:桃廠在這塊是真的花了很多預算和心力在控制排放量。
蔡:以民國99年興建的四號鍋為例,桃廠就耗資約13億台幣,同時規劃了脫硝設備(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CR)與排煙脫硫設備(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FGD),來減除煙道氣的氮氧化物(NOx)與硫氧化物(SOx)。
此外於民國103年,桃廠三鍋的煙道氣環保改善工程,增設脫硝設備(SCR),並將燃燒器(Burner)更新,使用天然氣為單一燃料,將NOx排放從200 ppm降到低於50 ppm,將SOx排放從300 ppm同樣降到低於50 ppm。目前桃廠正進行FGRS(Fuel Gas Recovery System)的試運轉,我們將排往廢氣燃燒塔的廢氣回收處理後,作為製程燃料氣使用,達到節能及溫室氣體減量的效果。雖所費不眥,但對環境的持續改善,向來是中油堅持努力的目標。
實地走訪桃鍋案執行現場,見到笑容可掬的利總領班與現場辛勤的工作人員。想起蔡經理的一句話,的的確確為桃鍋案下了最好註解──功名半紙,風雪千山。金質獎的肯定,當然彌足珍貴。但是,當整個桃廠上上下下,以及ABB業務與工程團隊都齊一心志,挑戰卓越時,那份眾志成城的信念,已經讓「金」光閃耀了。